銀行系險企2024年成績單出爐,中信保誠、光大永明合計虧損超34億元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呂文琦2025-02-12 12:16

隨著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完畢,外界得以一覽10家銀行系險企去年的表現。

2024年,10 家銀行系險企共計攬收保費4141.95 億元,同比增長13.70%,利潤也一改2023年的陰霾,實現整體盈利。

不過在一片喜報中,光大永明和中信保誠兩家背靠大樹的險企以虧損結束2024年,其中究竟是何緣由?

整體利潤增長

在這十家險企中,“一哥”中郵人壽保費收入一舉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349.4億元 ,同比增長22.82%。

利潤上,中郵人壽同樣領跑銀行系險企,凈利潤達91.88億元。而2023年中郵人壽虧損破百億。

對于公司業(yè)績增長和實現盈利的原因,在2024年9月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中郵保險財務部總經理陳志峰表示,利潤指標是公司經營結果的體現。

“首先,負債端產品多元化策略使得價值提升和成本壓降效果非常明顯,公司新單成本率已經整體壓降了63個百分點;其次,公司在資產端對投資結構進行了調整,整體投資收益符合預期,貢獻了近四成利潤;最后,新會計準則實施后,保險合同邊際服務攤銷的調整會對一些保單價值進行釋放,為公司提供了穩(wěn)定的價值來源。”陳志峰介紹。

工銀安盛和招商信諾分列保費規(guī)模的二、三位,2024年分別實現保費收入458.08億元和414.83億元。增速方面,中荷人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9.16%,是增速最高的銀行系險企;農銀人壽、中銀三星人壽同比增速也超過20%。

2024年,兩家銀行系險企錄得虧損,分別是光大永明人壽和中信保誠人壽。中信保誠人壽2024年虧損17.65億元,與2023年的8.27億虧損額相比顯著擴大。光大永明人壽虧損17.27億元,同樣在上年同期虧損的基礎上進一步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因保險業(yè)正處于新舊會計準則切換之時,不同會計準則下的表現也有較大差異。

新金融工具準則下,更多金融資產被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FVTPL)的類別。在資本市場回暖時,這類資產的公允價值上升,會直接增加當期利潤,不少險企2024年利潤大漲都受益于此。

不過,在新準則下,凈利潤和凈資產的相背而行也成為常態(tài),多家銀行系險企2024年凈資產減少超50億。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教授郭振華向界面新聞表示,新準則下傳統(tǒng)險負債計量用折現率按當前市場利率而非750日國債到期收益率均線確定,導致負債波動幅度加大。在資產端,公允價值計量資產增加,也會加大資產波動幅度。資產波動和負債波動合并后,放大了凈資產的波動。

“從實際數據看,資產波動和負債波動都會大量體現在其他綜合收益的相關科目里,因利率下行帶來的其他綜合收益下行進而導致凈資產下降的幅度很大,可能幾十億,甚至上百億?!惫袢A指出。

兩險企業(yè)績失意

在行業(yè)一片向好時,中信保誠和光大永明合計超34億的虧損格外引人注目,這兩家險企也在2024年經歷了管理層的變動。

去年年末,業(yè)內有消息指,孫強不再擔任任光大永明黨委書記、董事長,改由總經理張晨松暫代相關職責。根據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孫強已不再擔任公司黨委書記。

孫強于2020年9月出任光大永明人壽董事長、執(zhí)行董事,在此之前曾任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行長助理等多個重要職務,還兼任光大永明資管董事長等職務。

孫強執(zhí)掌光大永明期間,凈利潤表現不佳。2022至2024年,該公司分別虧損12.79億元、6.56億元和17.27億元,三年累計凈虧損約36.62億元。

為降低虧損,光大永明在內部推出了“減人、減職場、減成本”的“三減”政策,試圖降本增效,但卻導致內部怨聲載道。

另據了解光大永明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盡管坐擁得天獨厚的銀保資源,光大永明曾考慮過發(fā)展個險渠道。不過后續(xù)戰(zhàn)略有所搖擺,再加上“三減”政策,導致代理人流失。銀保渠道的價值轉型也未跟上,以至于多數保費為躉交,拖累公司的業(yè)務價值。

根據中誠信報告,截至2023年末,光大永明僅有代理人1600余名,保費貢獻度持續(xù)下降。

出身名門的中信保誠2024年也遭遇了成立以來最大的虧損。

2023年,中信保誠迎來成立以來首次虧損,虧損8.2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飆升至25.51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保誠虧損擴大至31.99億元,為全壽險行業(yè)已披露公司中倒數第一。第四季度利潤有所好轉,全年虧損17.65億元。

此前中信保誠給出的解釋是,受保險合同準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下行影響,增提保險合同責任準備金,是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聯合資信的跟蹤評級報告顯示,資本市場持續(xù)疲弱,投資不及預期,部分公開市場股票和基金市值低于成本50%或連續(xù)365天市值低于成本觸發(fā)減值條件,導致中信保誠人壽巨額減值計提。

另外,中信保誠退保金居高不下。該公司兩款名叫“智尚人生“的投連型年金保險年度累計退保金額達90億元。

在經營壓力下,中信保誠打出“換將牌”。2024年,常戈接替到齡退休的趙小凡出任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去年11月,趙小凡被查。今年2月5日,因黎康忠離任而空缺許久的中信保誠人壽董事長一職落定,由李存強獲批出任。

中信保誠的兩方股東中信金控和英國保誠也在2024年頻頻表達對公司的支持,在一年內對公司進行兩輪增資。增資后,中信保誠人壽注冊資本由48.6億元增至73.6億元。

據熟悉英國保誠集團亞洲公司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英國保誠在中信保誠的經營上主要是提供產品設計等建議,銷售渠道則依賴中信的渠道更多。英國保誠曾想增加對中信保誠的持股,不過未能如愿。

在新的將帥執(zhí)掌下,光大永明和中信保誠能否在2025年實現逆風翻盤,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tài),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fā)言
發(fā)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