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門差一腳 西證國際證券“賣身”失敗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譚楚丹2025-02-06 06:51

證券時報記者 譚楚丹

2月4日,西南證券披露旗下西證國際證券的出售進展。由于買方無法促使獨立貸款人按時向西證國際證券提供獨立融資,此次交易的買賣協議在1月28日失效并終止生效。

據悉,由于西南證券的全資子公司西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證國際投資”)此前曾給西證國際證券提供投資貸款,因此買方還貸成為本次交易的條件之一。買方選擇尋求第三人提供獨立融資以還貸,但從當前結果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進展得并不順利,導致這場長達兩年的交易談判以失敗告終。

西南證券表示,西證國際投資將沒收買方前期支付的對價,合計2700萬港元。對于未來是否繼續(xù)尋找買家收購西證國際證券,西南證券并未透露相關動作,表示將結合實際情況推動西證國際證券平穩(wěn)運營。

臨門差一腳

在經歷兩年的談判“長跑”后,西證國際證券宣告“賣身”失敗。

據西南證券2月4日的公告,在今年1月初,西證國際證券大股東西證國際投資曾與買方簽訂相關補充協議,約定買方應促使獨立貸款人不遲于2025年1月28日提供獨立融資。然而,買方告知西證國際投資無法促使獨立貸款人不遲于1月28日向西證國際證券提供獨立融資。因此,西證國際投資和買方簽訂的買賣協議于1月28日失效并立即終止生效。

據悉,西南證券“賣子”計劃起于2022年,西證國際投資與潛在買方曾進行多次談判。最終,在2024年6月與香港一名企業(yè)家黃文軒簽訂協議。黃文軒沒有與證券公司業(yè)務相關的經驗,他是智海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達藝室內設計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的董事、行政總裁。根據買賣協議,西證國際投資擬向黃文軒轉讓其持有的西證國際證券全部股份以及永續(xù)證券,交易價格8966.27萬港元。

考慮到西證國際投資曾在2024年年初向西證國際證券提供投資貸款,因此“買方還貸”被納入本次交易的條件中。據彼時協議,黃文軒要促使獨立貸款人黃后提供獨立融資7000萬港元,用于償還西證國際投資的貸款。

公開資料顯示,黃后是中國專業(yè)投資者,在投資證券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她是港股上市公司耀高控股的控股股東及最終實益擁有人,也是另一上市公司中國健康科技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如今,這一環(huán)節(jié)掉了鏈子,西證國際證券的公告也未透露該人士最終沒有提供獨立融資的原因。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12月底,上述“賣身”交易實際上已取得多項實質性進展。比如當月12日,香港證監(jiān)會已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有條件批準黃文軒成為持牌法團主要股東的申請,包括西證(香港)期貨有限公司、西證(香港)證券經紀有限公司、西證(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西證(香港)融資有限公司等。

2024年12月27日,西證國際證券也已收到了重慶市國資委就買賣協議及其項下擬進行交易的正式同意書。

虧損資產處置預期不明

上述交易失敗對西證國際證券及西南證券的影響有多大,引發(fā)市場關注。

對此,西南證券表示,根據西證國際投資和買方簽訂的買賣協議及相關補充協議,西證國際投資將沒收買方已支付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對價,合計2700萬港元,預計將相應增加西南證券的當期收益。此外,本次交易終止不會對西南證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

西南證券稱,公司和西證國際投資將進一步強化合規(guī)風控,并結合實際情況推動西證國際證券平穩(wěn)運營。在相關公告中,西證國際證券并未透露是否繼續(xù)尋找買方。

西證國際證券前身為香港本土券商——敦沛金融,后被西南證券收購,旨在快速建立香港業(yè)務平臺。然而,被收購后該公司業(yè)績未有好轉,近年來經營表現不佳。Wind數據顯示,西證國際證券自2018年起連續(xù)虧損多年。具體來看,2018年至2023年,西證國際證券凈利潤依次為-2.02億港元、-3.45億港元、-1.38億港元、-0.64億港元、-2.41億港元、-0.16億港元。2024年上半年,西證國際證券凈利潤為-0.16億港元。

2024年3月,因為未能維持上市規(guī)則規(guī)定的足夠營運水平及擁有相當價值的資產以保證股票繼續(xù)上市,聯交所暫停西證國際證券股份買賣至今。

中資券商“出?!庇D機

中資券商“出?!辈⒎且资?,一方面考驗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考驗總部與境外子公司的資源調配能力及協同性,同時還要面臨本土化的挑戰(zhàn)。

對此,某中資券商高管接受記者受訪時進行了具體闡述,中資券商首先要面對的是監(jiān)管環(huán)境不同,香港證監(jiān)會與內地證監(jiān)會在證券市場方面的監(jiān)管體系、監(jiān)管理念、監(jiān)管文化差異較大;第二大挑戰(zhàn)是本地員工文化與內地的差異,比如加班文化;第三大挑戰(zhàn)是國有背景券商的監(jiān)管文化與當地法律法規(guī)如何結合,需要尋求一個平衡點。

2024年,中資券商的外部環(huán)境迎來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新的發(fā)展機遇再度出現。一是二級市場賺錢效應顯現,港股在連續(xù)四年下跌后,年度收益首次轉正,恒生指數重回20000點;二是隨著內地IPO市場降溫,部分擬上市企業(yè)“轉道”香港上市。Wind數據顯示,2024年港股IPO融資規(guī)模達876億港元,較2023年大幅上升89.17%。

國泰君安國際的業(yè)績預告亦顯示中資券商的經營有所好轉。該公司稱,預計2024年凈利潤為3.3億~3.6億港元,較2023年同比上升60%~75%。

證券時報記者此前采訪了解到,過去一年,有中小券商計劃發(fā)力香港子公司,主要聚焦跨境財富管理、投行、資產管理等方面。與此同時,東南亞市場也獲得了一些大型中資券商的針對性布局。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tài),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fā)言
發(fā)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