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聽濤】特朗普經濟新政將導致通脹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張銳2025-01-24 06:47

減免所得稅、提高進口關稅、驅逐非法移民以及低利率等組成的特朗普新經濟政策體系,在對經濟增長與就業(yè)形成正面激勵的同時,也會招致通貨膨脹的反噬。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上述政策可能導致美國的通脹率在2026年上升到6%至9.3%之間,而沒有這些政策的基線估計為1.9%。長期看,美國密歇根大學最新發(fā)布的5年期通脹預期終值調查讀數升至3.2%,超出近年來2.9%—3.1%的窄幅波動區(qū)間,同時距離金融危機以來3.3%的最高峰值僅一步之遙。

首先看減稅政策。在第一任期內將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從35%降至21%并對個人所得稅實行暫時性減稅政策的基礎上,第二任期中特朗普準備將企業(yè)所得稅稅率進一步降到20%或15%,而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特朗普不僅會延長即將于2025年底到期的減稅時限,而且趨向于將政策優(yōu)惠的暫時性升級為永久化,不僅如此,特朗普還將對加班費、小費等收入提供免稅支持。

從個人到企業(yè)全面減稅,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所得,從而刺激消費,也能夠降低企業(yè)經營成本,增大企業(yè)擴大再生產的能力,進而促進經濟增長與增加就業(yè),但消費能力的擴大也可能拉動物價上漲,誘發(fā)出需求拉上式通脹,同時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擴張在帶動原材料、燃料等生產資料需求和價格上漲的同時,還會增大勞動力需求口徑,并刺激出工資上漲的主觀需求和未來預期,最終極有可能培育出工資—物價上漲的螺旋機制。不僅如此,在引起需求側通脹的同時,減稅還必然導致公共收入的流失,使得本已承壓的美國政府財政赤字惡化,而為了彌補收支缺口,特朗普會增大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當然,赤字增升也罷,債務擴張也好,無一例外地都會稀釋與損害美元信用,進而令美元承壓,而美元走弱所關聯出的重要結果之一就是物價上漲。

其次看提高關稅政策。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特朗普減稅政策在未來十年將減少7.8萬億美元的稅收,而也許是考慮到了減稅必然導致政府收入的流失進而加大財政赤字的客觀結果,特朗普在提出調整聯邦所得稅設想的同時,希望用關稅來取代聯邦所得稅并使進口關稅成為政府的最主要稅收來源。

關稅的實質是對美國消費者征稅,高額的關稅只會推高美國國內的物價。據安聯保險公司的研究估計,特朗普全面實施關稅改革將使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從目前的2.3%升至17.7%,創(chuàng)出193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受到影響,普通美國家庭每年將為消費增加約4000美元的支出。同樣,高盛的分析指出,普遍征收10%的關稅有可能使美國通脹率推升至3%,并將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率抬高0.9—1.2個百分點,若同時對中國商品征收60%關稅,其帶來的進口價格漲幅如果完全轉嫁給消費者,進口商品價格未來將上漲11%,對應CPI上漲1.9個百分點。

再次看驅逐非法移民政策。不同于上一任期內僅僅修建“邊境墻”以阻止非法移民進入,第二任期內特朗普在政策籌謀上顯得更為主動,其驅逐非法移民的態(tài)度與決心格外鮮明,在依靠緊急狀態(tài)下的權力以及州和地方領導人來實施驅逐非法移民計劃的同時,特朗普表示還將動用軍隊,由此將開啟美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手段最強硬的非法移民驅逐計劃。

數據顯示,目前活躍于美國的非法移民人數約為1130萬,約占美國移民人口的23%,占美國總人口的3.3%;非法移民人數構成中,有約830萬人為勞動力人口,約占同期移民勞動力人口的28%,約占同期美國勞動力人口的5%;另外,最近幾年美國國內的就業(yè)增長主要來自于外國出生的工人,他們目前占美國所有雇員的19.5%,非法移民新增就業(yè)人數目前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據此,美國全國性招聘機構AtWork Group預測,驅逐非法移民短期內可能會導致多達一百萬個難以填補的潛在職位空缺,企業(yè)將面臨用工成本工資價格抬升之壓。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若將所有的勞動力非法移民人口驅逐,2025年美國通脹將上升2.2%。

最后看低利率貨幣政策。在過去四年國內物價水平創(chuàng)出40多年的最大漲幅后,美國通貨膨脹今年以來開始出現緩解趨勢,美聯儲也邁開了“漸漸降息”的步伐,聯邦基準利率水平從最高點的5.25%—5.50%回落至目前的4.5%—4.75%,而且不排除還有降低的可能。盡管如此,特朗普認為美聯儲的降息速度太慢,利率應當大幅降低。

目前來看,美國消費者物價水平雖然在朝著2%的政策目標運動,但距離依舊較遠(3%附近波動),通脹仍然具有一定黏性;而動態(tài)地看,稅收減免、提高關稅以及驅逐非法移民等又可能構成通脹未來再度上行的綜合力量。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tài),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fā)言
發(fā)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